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金剛經心得筆記四 修行有一定的法門嗎?

作者: Fred Wang (FM Wang行思瑣記) 日期: 2022-1-15

上一章節第六章提到「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修行的法門就像幫助我們渡河的船,而有特定船,才能幫助我們渡河,到達彼岸嗎?

第七章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第二十三章 淨心行善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筆記 :

有特定船才能幫助我們渡河,到達彼岸嗎? 
沒有特定的船,修行的重點是悟道,只要合適自己,能幫助我們悟道都是好的法門。

此章的內容點出,要得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沒有一定的法門。佛教有許許多多的經典,佛陀針對不同根性的人與不同的目的,說不同的法。而真正聽了特定的法,讀了特定的經就可以大徹大悟嗎? 
 
其實不是這樣,因為,聽經聞法後,就需要親自思考體悟與力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即使聽了相同的法,讀了相同的經,也因每個人的理解與體悟不同,會有不同的賢聖差別,達到不同的成就。

法華經有說"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就是說即使不是佛教經典中的道理,任何大道與真理都是好的,因此,不應該執著於一定的修行法門。更不應該排斥與壓迫與我們不同宗派不同信仰與不同理念的人。

金剛經心得筆記三 真的有人能體悟不執著於實相的修行嗎?為什麼?

作者: Fred Wang (FM Wang行思瑣記) 日期:2022-1-15

 

上一章節也就第五章[如理實見分]中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後,須菩提問釋尊,眾生聽到這種不執著於實體形相的修行方法,能夠相信嗎?釋尊說後世有修行人能真正體悟到這個道理

第六章 正信希有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筆記 :

釋尊說後世有修行人能真正體悟到這個道理。

為什麼此人能體悟此真理呢?
此人已經於累世的佛前修行,種下很大的善根,因此聽聞到這個道理,立即發了清淨心並真正地體悟。而且此人在悟道的當下已經得到無量的福德。

為什麼此人能發清淨心,為什麼能得到福德呢?
因為,此人已經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的分別心了,也不執著與法相(修行的法門),更不執著於非法相(不正確的法門),這就是清淨心。
因為,此人如果心中執著於表相或執著於法相或非法相,而不是真正的從自性修行,那都是做給別人看的,這就是有了我人眾生壽者的分別心。

為什麼不要執著於法相呢?
因為法(修行的法門)就像幫助我們渡河的船,如果已經到達彼岸,就不需要還揹著船走。
因此,修行的目的不是搭船,而是要到達彼岸。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金剛經心得筆記二 怎樣才能真正的見到佛?

作者: Fred Wang (FM Wang行思瑣記) 日期: 2022-1-9

佛是甚麼? 怎樣才可以真正的見到佛呢? 台灣傳統寺廟的信徒求神問卜,或找乩童希望神佛降臨,指點迷津,或賜福與平安給自己與家人。因此,許多虔誠的佛教信徒,也期望佛與菩薩降臨現身,真正的見到佛與菩薩的真身。金剛經第五章釋尊講解了甚麼是真正的佛? 如何見到佛?

第五章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筆記 :
 
釋尊說可以用實體的形相來看佛嗎? 實體的形相就是廟裡的木雕或泥塑的佛,須菩提回答,不可以用實體的形相來見到佛,也就是畫像,木雕或泥塑的佛不是真正的佛。

釋尊又說這些實體的形相都是虛妄不實的,重要的是修大智慧大慈悲的心,不執著於任何表相,就可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也就是"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的意思。
 
不了解佛教的人,以為佛教是偶像崇拜的宗教,金剛經直接否定了這種說法,另外,禪宗有一個"丹霞法師燒木佛"簡稱"丹霞燒佛"的公案,就是佛教破除迷信,破除偶像崇拜的公案,內容可以參考聖嚴法師聖嚴說禪一書中的丹霞燒佛這篇文章。
 
那麼,寺廟為什麼還需要佛像呢? 其實佛教要度化不同根性的眾生,需要不同的方便法門,對於無法深入經典,體悟佛法的人,實體的佛像是讓他們得以接近佛陀教育的第一步。在金剛經第六章正信希有分就談到,所有法門與佛經佛像,都是幫助我們悟道的船筏,當我們到達彼岸體悟佛法了,就不需要再執著於這些法門,不應捨本逐末,反而錯把這個船筏當成你學習佛法的目標。

金剛經心得筆記一 如何讓心安定下來? 如何降伏心中的煩惱與妄想?

作者: Fred Wang (FM Wang行思瑣記) 日期:2022-1-9

這幾年持續讀誦金剛經, 並參看許多高僧大德的解說,期望自己能夠學習了解與體悟一些佛法,並以淺顯的白話的方式宣揚正信的佛法,盡一個佛教信眾的棉薄之力。

釋尊講佛經都有其原因與目的,例如普門品是無盡意菩薩提問觀世音菩薩名為觀世音的緣由,並演說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好處與無量的福德。藥師經是文殊師利菩薩請求釋尊演說各佛的名號與其所發大願,讓像法時期的眾生聽聞受持,得以消除業障,獲得殊勝功德,因此釋尊演說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阿彌陀經則是釋尊為各大弟子,菩薩與諸天眾生演說西方極樂世界與聽聞受持阿彌陀佛名號所得之殊勝功德。

那麼釋尊演說金剛經的原因目的是甚麼呢?從金剛經第二章須菩提的提問與第三章第四章釋尊回答就可以了解。
 

第二章 善現啟請
須菩提問釋尊「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第三章 大乘正宗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四章 妙行無住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筆記 :
善現是須菩提的中文譯名,善現啟請就是須菩提請教釋尊以啟發真理。

善護念是好好照應你的心念,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 南懷瑾

云因何住 : 如何讓心安定下來?
云何降伏其心 : 如何讓降伏心中的煩惱與妄想?
須菩提問的這兩個問題就是釋尊講金剛經的原因。 

在第三與第四章講解"降伏其心"的方法 : 
第三章中說發大願力救度一切眾生,但不能心存眾生是自己救度的心,因人我無差別的救度。因為有人我壽者眾生的分別就不是菩薩。
註:壽者就是以長者自居,與其他人產生分別心。

第四章中說隨時隨處做任何型式的布施,但在心中不留任何痕跡。
註:不住相,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就是不分對象不留任何痕跡的布施。

佛教的空不是虛無而是不執著,也就是船過水無痕,任何的布施與救度,不應有任何的目的,任何的掛念,做過就忘,就放下,心中不留任何痕跡。